畏首畏尾

畏首畏尾的意思、畏首畏尾怎么读

成语名字

畏首畏尾

成语发音

wèi shǒu wèi wěi

成语含义

形容人对事物持有过度谨慎、畏惧的态度。

成语解释

指一个人在做事或行动时,过于小心谨慎,畏惧失败或出现问题,因而无法果断行动。

使用场景

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在做事情时过于谨慎小心,缺乏决断力。可以用于描述一些过于担心失败而不敢尝试的情况。

成语起源

《左传·昭公二十四年》记载:楚国有一位守卫在门口看守的官员,他总是非常小心谨慎,生怕有人闯关。有一天,楚昭王经过此地,看到守卫官员畏首畏尾的样子,感到非常不悦,于是命令将他解职。从此,人们用“畏首畏尾”来形容一个人过于谨慎、小心翼翼的态度。

成语结构

由两个相同的部首“首”和“尾”组成,形象地表达了一个人在行动时过于谨慎、小心翼翼的样子。

词语例句

1. 他在做决定时总是畏首畏尾,缺乏果断性。

2. 她对自己的能力缺乏信心,常常畏首畏尾,无法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

记忆技巧

可以将“畏首畏尾”与“谨慎小心”、“缺乏决断力”等词语联系起来,形成关联记忆。

成语延伸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谨慎、决断等相关的成语,如“小心翼翼”、“犹豫不决”等。

成语造句

1. 他在考试前总是畏首畏尾,不敢放松心情。

2. 面对困难,我不想再畏首畏尾,要勇敢尝试。

3. 即将面临高考,我不能再畏首畏尾,要坚定信心,积极备考。

带畏首畏尾字词语

带畏首畏尾字成语

畏首畏尾


上一字:男耕女织
下一字:畸轻畸重

相关汉字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