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名字
衡虑困心
成语发音
héng lǜ kùn xīn
成语含义
指心思纠结,犹豫不决,思虑重重。
成语解释
衡虑困心形容一个人在做决策或面对问题时,思考过多,心思纠结,无法作出决断。这个成语强调了思虑过多会带来困扰和纠结的心情。
使用场景
常用于形容在重要决策或困难选择面前,心中犹豫不决,难以做出决断的情况。可以用于描述个人、团队或组织在面对重大决策时的心理状态。
成语起源
《左传·昭公十三年》记载了一个关于衡虑困心的故事。春秋时期,鲁国大夫叔孙豹被任命为鲁国的宰相。他面临着一个艰难的抉择:是否要帮助晋国攻打周国。叔孙豹内心非常纠结,他希望能够维护鲁国的利益,但又不愿意背弃自己的原则。因此,他陷入了思虑重重的困境,*终无法做出决定。这个故事成为了“衡虑困心”这个成语的来源。
成语结构
衡虑困心由三个词语组成,分别是“衡”、“虑”和“困心”。
词语例句
1. 面对这个重大决策,他陷入了衡虑困心的状态。
2. 在选择自己的未来职业时,她感到衡虑困心,无法做出决定。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的方式记住这个成语。可以想象自己站在一个衡器上,左右两边的思虑不断地困扰着你的心,使你难以平衡。
成语延伸
可以学习其他与决策相关的成语,如“三思而后行”、“犹豫不决”等,以扩展对决策和思考的理解。
成语造句
我在选课时感到衡虑困心,不知道该选什么课程。
面对高考选择,她陷入了衡虑困心的状态。
在选择大学专业时,他感到衡虑困心,无法做出决定。
在找工作的过程中,他常常陷入衡虑困心的状态,不知道选择哪个职位更好。
带衡虑困心字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