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名字
狂三诈四
成语发音
kuáng sān zhà sì
成语含义
指人行为狂妄自大,妄图欺骗他人。
成语解释
狂三指狂妄自大,自以为是;诈四指欺骗他人,出尔反尔。这个成语形容一个人自以为聪明绝顶,却经常欺骗他人,行为反复无常。
使用场景
可以用来形容那些自负、虚伪、不守信用的人,也可以用来批评那些经常变卦、欺骗他人的行为。
成语起源
《史记·齐太公世家》记载了一个故事。公元前678年,齐国太公望封神之时,有一个叫狂三的人自称是神,他自以为聪明绝顶,蛊惑百姓。但后来他却被发现是个骗子,欺骗了许多人。后来人们就用“狂三诈四”来形容那些自大、虚伪、欺骗他人的行为。
成语结构
狂三诈四是一个动宾短语,由两个动词和两个数词组成。
词语例句
1. 他总是狂三诈四,说话一会儿就变卦。
2. 这个人自称是专家,但实际上他只是狂三诈四而已。
记忆技巧
可以将“狂三诈四”与一个自以为是、经常欺骗他人的人物形象联系起来,通过构建一个生动的形象来记忆这个成语。
成语延伸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含有“狂”、“诈”字的成语,如“狂风暴雨”、“诈尸”等,了解它们的意义和用法。
成语造句
1. 他们班上有一个同学总是狂三诈四,经常说谎。
2. 那个人自称是天才,但实际上他只是狂三诈四。
3. 这个政客总是狂三诈四,说一套做一套,完全不可信任。
4. 在商场上,有些商家为了获利狂三诈四,欺骗消费者。
5. 成年人:我们要警惕那些狂三诈四的人,不要上当受骗。
带狂三诈四字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