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名字
三缄其口
成语发音
sān jiān qí kǒu
成语含义
形容人保持沉默,不说话或不透露秘密。
成语解释
三缄其口是一个四字成语,由“三”、“缄”、“其”、“口”组成。其中,“三”表示数量,表示不止一次;“缄”是封闭、关闭的意思;“其”是代词,表示“他的”;“口”表示嘴巴。整个成语意为多次封闭住嘴巴,不说话或不透露秘密。
使用场景
常用于形容在特定情况下保持沉默,不透露秘密或保守口风的情况。可以用来形容在调查、审讯、谈判等场合中的保密行为,也可以用来形容在某些场合下保持沉默不语的态度。
成语起源
《史记·李斯列传》记载了这个成语的故事。相传,秦始皇时期,李斯是一位重要的官员,他非常聪明,但也非常警惕。有一次,李斯接到秦始皇的密令,要他找出一个叛逆者。李斯找到了这个叛逆者,但他决定保持沉默,不透露叛逆者的身份。秦始皇非常生气,要李斯说出叛逆者的名字,但李斯仍然三缄其口,坚决不说。*后,秦始皇只能放过了这个叛逆者。从此以后,人们用“三缄其口”来形容保持沉默,不透露秘密的行为。
成语结构
四字成语,结构为AABB,A和B都是单字。
词语例句
1. 在审讯中,犯罪嫌疑人三缄其口,不愿透露任何信息。
2. 老师问学生谁偷了钱包,学生们都三缄其口,不敢回答。
记忆技巧
可以联想成“三”个封闭的“缄”封在“口”里,形象地表示保持沉默,不说话或不透露秘密。
成语延伸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保密相关的成语,如“闭口不谈”、“守口如瓶”等,加深对保密行为的理解。
成语造句
1. 小明被老师问到作业为什么没有做,他三缄其口不敢回答。
2. 考试的时候,有同学发现了作弊的方法,但他三缄其口,没有告诉其他人。
3. 学校发生了一起严重的校园欺凌事件,但受害者三缄其口,不愿透露施暴者的身份。
4. 在团队项目中,有队员犯了错误,但他三缄其口,不愿承认自己的过失。
带三缄其口字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