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名字
避君三舍
成语发音
bì jūn sān shè
成语含义
避开君主三尺之外,形容对君主非常敬畏,避而远离的态度。
成语解释
避君三舍是一个古代的成语,由三个部分组成:避、君、三舍。其中,“避”表示避开、躲避,“君”表示君主,“三舍”表示三尺的距离。这个成语形容对君主非常敬畏,害怕触犯君主的,因此保持距离,避而远离。它强调了人们对的敬畏和恭敬之情。
使用场景
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对上级或人物的敬畏和避让态度。它可以用在描述古代朝廷中官员对皇帝的态度,也可以用来形容现代社会中对领导或人士的尊敬和避让。例如,当你遇到自己的上级或领导时,你可以使用这个成语表达你对他们的敬畏之情。
成语起源
避君三舍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历史故事。相传,在古代中国,有一个官员名叫屈原,他是楚国的大臣。有一天,楚国的君主想要杀害屈原,但是屈原非常敬畏君主的,他选择了远离君主,保持距离,以避免触犯君主的忌讳。因此,人们就用“避君三舍”来形容对君主的敬畏和避让态度。
成语结构
避君三舍是一个由三个汉字组成的成语。
词语例句
1. 他对领导非常敬畏,每次见到领导都避君三舍。
2. 学生们在校长面前都避君三舍,非常恭敬。
记忆技巧
记忆这个成语可以使用以下技巧:
1. 将成语的每个字拆解并理解其含义,例如“避”表示避开,“君”表示君主,“三舍”表示三尺的距离。2. 将故事情节与成语联系起来,想象屈原避开君主三尺之外的场景。成语延伸
成语延伸
如果你对中国成语感兴趣,可以继续学习其他与政治、官场有关的成语,例如“拍马屁”、“趋炎附势”等。
成语造句
1. 我在老师面前都避君三舍,不敢说话。
2. 学生会主席对校长非常敬畏,每次见到校长都避君三舍。
3. 学生们在校领导面前都避君三舍,不敢有丝毫不敬之意。
带避君三舍字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