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名字
没衷一是
成语发音
méi zhōng yī shì
成语含义
指人无法决定、坚持一个明确的态度或立场,意思是犹豫不决。
成语解释
没衷一是是由“没”、“衷”、“一是”三个词组成的成语。其中,“没”表示没有;“衷”表示内心;“一是”表示一个明确的态度或立场。整个成语形象地描述了一个人在面对问题时,内心没有一个明确的态度或立场,犹豫不决。
使用场景
没衷一是常用于形容一个人在做决定或表达意见时犹豫不决、无法明确立场的情况。例如,当你询问某人对某个问题的看法时,如果对方回答“我没衷一是”,就表示他无法确定自己的立场或态度。
成语起源
《后汉书·班彪传》中有一段记载,班彪是东汉末年的一位著名学者和文学家。他在写文章时,常常犹豫不决,无法确定一个明确的立场。有一次,他写了一篇文章给朋友看,问朋友意见如何,朋友回答道:“没衷一是。”班彪听后深感自己的犹豫不决之处,从而创造了这个成语。
成语结构
Subject + 没衷一是
词语例句
1. 他在面对这个问题时,总是没衷一是,无法做出决定。
2. 我们需要一个能够坚定立场的领导,而不是一个没衷一是的人。
记忆技巧
可以将成语拆分为“没”、“衷”、“一是”三个部分进行记忆。可以联想“没衷一是”和“没种一事”发音相似,表示无法确定一件事情。
成语延伸
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故事、文章,了解更多关于犹豫不决、无法确定立场的情况,进一步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
成语造句
1. 我在选课时,总是没衷一是,不知道该选什么。
2. 老师问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我没衷一是,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3. 面对选择大学的问题,我感到很犹豫,没衷一是。
4. 在工作面试时,我遇到了两个很好的机会,但我没衷一是,不知道该选择哪个。
带没衷一是字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