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名字
吞舟之鱼
成语发音
tūn zhōu zhī yú
成语含义
比喻敌人内部有人心怀叵测,可能会对自己不利。
成语解释
吞舟之鱼出自《左传·哀公十九年》:“鲁人伐我,吾使子产帅师以伐之。子产曰:‘不可。鲁人,吾友也,伐之,是吞舟之鱼也。’”意为鲁国人来攻打我,我派遣子产率领军队去攻打他们。子产说:“不可。鲁国是我们的友邦,我们如果攻打他们,就是吞下了船上的鱼。”这个成语后来用来形容敌人内部有人心怀叵测,可能会对自己不利。
使用场景
可以用来形容敌人内部有人心怀叵测,可能会对自己不利的情况。也可以用来警示自己,不要因为一时的利益而伤害朋友或盟友。
成语起源
吞舟之鱼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历史事件。当时,鲁国发动战争,攻打了一个友邦。子产作为军队的将领,接到了攻打的命令。然而,子产深知攻打友邦会引起内外交困,因此他拒绝了这个命令,并用“吞舟之鱼”来形容这种行为。
成语结构
吞舟之鱼是一个由四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吞舟”是动词短语,意为吞下船上的鱼,“之”是介词,表示所属关系,“鱼”是名词,指代具体的事物。
词语例句
1. 他们原本是盟友,现在却变成了吞舟之鱼。
2. 在商业竞争中,有些公司会利用吞舟之鱼的策略来削弱对手。
记忆技巧
可以想象一只鱼要吞下船,这是非常困难的,因此吞舟之鱼这个成语的含义就是形容敌人内部有人心怀叵测,可能会对自己不利。
成语延伸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类似的成语,如“暗度陈仓”、“画蛇添足”等,来丰富自己的成语知识。
成语造句
1. 我不喜欢那个同学,他总是在班级里制造吞舟之鱼的气氛。
2. 班级里有人在背后说我坏话,我觉得他是个吞舟之鱼。
3. 在政治斗争中,党内的吞舟之鱼往往会成为党的败亡的原因。
带吞舟之鱼字词语
带吞舟之鱼字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