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名字
救民于水火
成语发音
jiù mín yú shuǐ huǒ
成语含义
指拯救人们脱离危险或困境,帮助他们摆脱灾难。
成语解释
救:拯救;民:人民;于:在;水火:水和火。意为在水和火的危险之中拯救人民。形容能力强,勇敢无畏,能够救助人们于危难之中。
使用场景
常用于形容救人于灾难中的英雄行为,也可用于比喻拯救他人于困境之中的行为。
成语起源
《庄子·天下篇》中有一则故事,说的是有一个叫做樊哙的人,他救了一个人民被水淹的地方。他用尽了自己的力量,把水堵住,使人民免于水灾。后来,人们就用“救民于水火”来形容他的英勇行为。
成语结构
动宾短语
词语例句
1. 他是个勇敢的消防员,经常救民于水火之中。
2. 在地震发生时,他毫不犹豫地冲进了倒塌的建筑物,救民于水火。
记忆技巧
可以将“救民于水火”拆分为救+民+于+水+火,然后与拯救人民于水和火灾相联系,形成记忆联想。
成语延伸
可以了解其他与救援、灾难相关的成语,如“舍生忘死”、“身临其境”等。
成语造句
1. 消防员是救民于水火的英雄。
2. 我们应该向那些救民于水火的人学习,帮助别人是一种美德。
3. 当地发生了洪水,许多人的家被淹了,志愿者们纷纷加入救民于水火的行动中。
带救民于水火字词语
带救民于水火字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