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的意思
比喻双方争执不下,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占了便宜。
出处:《战国策・燕策二》记载:蚌张开壳晒太阳,鹬去啄它,嘴被蚌壳夹住,两方面都不相让。渔翁来了,把两个都捉住了。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劝诫人。
例子:清·李渔《无声戏》第八回:“看官,自古道:鹬蚌相持,渔翁得利。”
故事: 战国时期,赵国准备攻打燕国,燕王派苏代去赵国游说赵王不要战争,讲述一只河蚌在岸上夹住一只鹬鸟的长嘴,双方争执不让,*后被一个渔翁轻易擒住。如果燕赵发生战争,秦国就像渔翁那样轻易吞并燕赵。赵王只好放弃战争的打算。
近义词: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反义词:相辅相成
总结
鹬蚌相持,渔翁得利,汉语成语,读音是(yù bàng xiāng chí , yú wēng dé lì)。复句式结构,鹬蚌相持,渔翁得利意思是:比喻双方争执不下,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占了便宜。出自《战国策・燕策二》记载:蚌张开壳晒太阳,鹬去啄它,嘴被蚌壳夹住,两方面都不相让。渔翁来了,把两个都捉住了。一般作谓语、定语,用于劝诫人。
带鹬蚌相持,渔翁得利字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