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意思解释
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抗日战争前夕,中国革命作家内部就如何建立文艺界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展开的一场论争。1935年冬天起,面对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革命文艺界提出了“国防文学”、“国难文学”、“民族自卫文学”等口号。1936年6月1日,胡风发表《人民大众向文学要求什么?》,提出“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口号。接着,周扬、鲁迅、茅盾等也陆续发表文章,展开“两个口号”的激烈论争,上海、北平、东京的革命作家大都参加了论争。论争双方分歧的焦点是如何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问题。关于“两个口号”的关系,周扬、郭沫若等认为,“国防文学”口号理论正确,影响广泛,应该成为统一战线的口号。鲁迅认为“两个口号”可以并存,以便互相补充。关于如何建立统一战线的问题,以鲁迅和周扬为代表的意见是在新的形势下作家在抗日问题上的联合是无条件的,但应坚持独立自主;另一种意见则认为无产阶级的主体地位应在实际工作中获得。关于写什么的问题,周扬认为应以国防作为主题,鲁迅、郭沫若等则认为主题最好与国防有关,但不写直接和国防有关的内容也无妨。大规模的论争持续到1936年10月鲁迅逝世才基本平息。论争的有关文章,当时就汇编成《现阶段的文学论战》、《国防文学论战》、《现阶段的中国文艺问题》等书。
带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字词语
带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字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