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石意思解释

蛋白石(汉语拼音:Dɑnbɑishi;英语:Opal),天然二氧化硅胶凝体。含水量不定,通常为 3%~9%,最高达20%以上,属吸附水性质;但也有少量以(OH)-形式存在。按结构状态分3种类型。为非晶质或超显微晶质矿物。通常呈肉冻状或葡萄状 、 钟乳状皮壳产出。玻璃光泽,但带树脂光泽,有的还呈柔和淡蓝色调的所谓蛋白光。贝壳状断口,莫氏硬度5~6,比重1.99~2.25。硬度、比重及折射率随水含量的减少而增高。

颜色多样,因而构成不同的变种。普通蛋白石无色或白色,含杂质时可呈浅的灰、黄、蓝、棕、红等色。其中呈乳白色的称为乳蛋白石;密黄色而具树脂光泽的称为脂光蛋白石;具深灰或蓝至黑色的黑蛋白石罕见,是珍贵的宝石。

作为宝石的其他主要变种有:火蛋白石,具强烈的橙、红等反射色;贵蛋白石呈红、橙、绿、蓝等晶亮闪烁的变彩,已可由人工方法合成。此外,木蛋白石是被蛋白石所石化的树木化石,即具有木质纤维假象的蛋白石。色泽鲜艳的各种蛋白石被广泛用作宝石和装饰品。

在宝石业中,按色泽分为闪山石、欧泊、勒子石、玉滴石等。

蛋白石形成于地表或近地表富水的地质条件下,存在于各种类型岩石的空洞和裂隙中,尤以火山岩和热泉活动的地区为常见。在第三纪及近代的海洋沉积物中也常见。蛋白石暴露于干热的大气中时,可逐渐脱水而慢慢失去光泽,并最终转变为石髓。

宝石级蛋白石的重要产地有澳大利亚的昆士兰和新南威尔士、墨西哥、洪都拉斯、匈牙利、日本、新西兰、美国的内华达和爱达荷等。

作为宝石的蛋白石——欧泊

  • 欧泊(opal)
  • 矿物(岩石)名称:蛋白石。
  • 材料性质:
    • 化学成分:SiO2nH2O。
    • 结晶状态:非晶质体。
    • 常见颜色:可出现各种体色。
    • 白色变彩欧泊可称为白欧泊。
    • 黑、深灰、蓝、绿、棕或其他深色体色的欧泊,可称为黑欧泊。
    • 橙、橙红、红色欧泊,可称为火欧泊。
    • 光泽:玻璃光泽至树脂光泽。
    • 解理:无。
    • 摩氏硬度:5~6。
    • 密度:2.15(+0.08,-0.90)g/cm³。
    • 光性特征:均质体,火欧泊常见异常消光。
    • 多色性:无。
    • 折射率:1.450(+0.020,-0.080),点测法常为1.42~1.43,火欧泊可低达1.37。
    • 双折射率:无。
    • 紫外荧光:一般欧泊:无至强,绿或黄绿色,可有磷光。
    • 黑色或白色体色:无至中等的白到浅蓝色,绿色或黄色荧光,可有磷光。
    • 火欧泊:无至中等,绿褐色,可有磷光。
    • 吸收光谱:不特征。绿色欧泊:660nm,470nm吸收线。
    • 放大检查:色斑呈不规则片状、边界平坦且较模糊,表面呈丝绢状外观。
    • 特殊性质:可具磷光性。
    • 特殊光学效应:变彩效应,猫眼效应(稀少)。

带蛋白石字词语

带蛋白石字成语


上一字:磁铁矿
下一字:石英

相关汉字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