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沙群岛意思解释
西沙群岛(汉语拼音:),是南中国海上的四大群岛之一。古称“千里长沙”、“九乳螺洲”或“七洲岛”。明朝《郑和航海图》标为万生石塘屿,即万里石塘。主体由永乐群岛和宣德群岛组成,海岸线总长518公里。2012年6月2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宣布将西沙群岛划归海南省三沙市管辖,三沙市人民政府驻西沙群岛永兴岛。
西沙群岛位于海南岛的东南方,以永兴岛为中心。西北距榆林港约180海里,由30多座岛、洲、礁,沙组成,分布在北纬15°47′- 17°08′。东经111°10′--112°55′之间。西沙群岛主要集中为两群,东面的叫宣德群岛或“东恻群岛”,主要由七个岛组成,所以又叫“东七岛”,西面的叫“永乐群岛”或“西侧群岛”。主要由八个岛组成,所以卫叫“西八岛”。宣德群岛和永乐群岛相距不远,一东一西,遥相呼应,中国渔民来这里生产时,常先到宣德群岛,后到永乐群岛,所以,西沙群岛被称为“上七下八的西沙群岛”或“东七西八的西沙群岛”。
这两群岛屿都是在大的环礁上形成的,这两个环礁是宣德环礁和永乐环礁。宣德环礁是个“残缺环礁”,而永乐环礁是个典型环礁。此外,附近还有不少环礁分布。这些环礁的巨大礁盘上也有不少岛屿存在,例如东岛残缺环礁上的东岛,还有的环礁上没有岛屿甚至隐伏水下,如浪花礁、银砾滩等等。
按西沙的各个环礁把岛、洲、礁,滩分列如下:
- 宣德环礁“七连岛”(顺次为赵述岛、西沙洲、北岛、中岛、南岛、北沙洲、中沙洲、南沙洲、东新沙洲、西新秒洲)、石岛.永兴岛,银砾滩
- 永乐环礁金银岛、羚羊礁、筐仔沙洲、甘泉岛、珊瑚岛、全富岛、鸭公岛、银屿、银屿仔、咸舍屿、石屿、晋卿岛、琛航岛、广金岛
- 东岛环礁东岛、湛涵滩、滨湄滩、北边廊、高突石(火山颈)
- 大筐环礁华光礁
- 二筐环礁玉琢礁
- 三筐环礁浪花礁
- 白峙仔环礁盘石屿
- 螺岛环礁中建岛
- 干豆环礁北礁
历史
《宋会要》:“主占城界,十日过洋情,东南有石塘、名曰万里,其洋或深或浅,水急礁多,舟覆翻者十七八。”。
1292年元将史弼率领大军过七洲洋、万里石塘攻爪哇。
元代航海家汪大渊《岛夷志略》记载“石塘之骨,由潮州而生,迤逦如长蛇,横亘海中,越海诸国。俗云万里石塘”。
西沙群岛上有一处唐、宋时期遗址、多处明、清遗址、十四座明、清古庙、大量清朝和中华民国大陆时期石碑,表明中国人自唐朝以来就开始在西沙群岛生活。
明朝永乐年间的随郑和下西洋的费信在《大西洋记》中写道:“俗云上怕七洲,下怕昆仑,针迷舵失,人船莫存”。《郑和航海图》中称为万生石塘屿。《顺风相送》中记载:“舟过此〔七洲洋〕极险,稍贪东便是万里石塘”。
1909年,清朝广东水师提督李准率领“伏波”号、“琛航”号军舰前往西沙群岛巡航,给15座岛屿逐一命名,以示西沙群岛属于中国领土。其中以随行军舰“伏波号”命名“伏波岛”(后改称“晋卿岛”),西沙群岛永乐群岛中的琛航岛是以“琛航”号军舰命名的。1910年,李准著《广东水师国防要塞图说》,并奏请朝廷。
1932年,西沙群岛被法国控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中华民国政府接管,先由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接收管辖。
1946年12月9日,中华民国政府派出“太平”号、“永兴”号、“中业”号、“中建”号4艘军舰(指挥官林遵)前往西沙、南沙群岛执行进驻接收任务。其中“永兴”、“中建”两舰在舰队副指挥官姚汝钰率指挥下抵达西沙群岛,以“永兴”号、“中建”号命名了“永兴岛”、“中建岛”,在永兴岛码头处立“卫我南疆”石碑。海军司令部海事处上尉参谋张君然被任命为第一任海军西沙群岛管理处主任。1946年,中华民国海军陆战队驻防永兴岛。
1950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攻占海南岛,中华民国国军在撤离海南岛的同时,一并撤离永兴岛上的驻军,5月1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西沙永兴岛。从此永兴岛一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军驻防。
197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南越之间爆发西沙海战。中国人民解放军取得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取得对西沙群岛的实际控制权。
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宣布的国家领海基线中,包含了实际控制的西沙群岛。
地理
西沙群岛位于海南岛东南面180多海里。距离文昌县清澜港约330多公里。西面是永乐群岛,东面是宣德群岛。
- 永乐环礁:珊瑚岛、甘泉岛、金银岛、琛航岛、广金岛以及晋卿岛等。
- 宣德环礁:赵述岛、北岛、中岛、南岛、永兴岛和石岛7个主要岛屿等组成。
- 东岛环礁:东岛、高尖石两个岛屿和三个暗滩组成。
以及相对独立的中建岛、盘石屿两个岛屿,分别发育在各自的台礁和环礁上。
此外还有相对独立的华光礁、玉琢礁、浪花礁和北礁等四个环礁,尚未发育出露出水面的岛屿。
永乐群岛包括永乐环礁、中建岛、盘石屿、华光礁、玉琢礁和北礁共五个环礁和一个台礁,宣德群岛包括宣德环礁、东岛环礁、浪花礁三个环礁。
西沙群岛中面积最大的永兴岛面积约2.1平方公里,西沙群岛有22个岛屿、7个沙洲,还有10多个暗礁暗滩。陆地总面积约10平方公里,这些岛屿和沙洲如下:
岛屿名称(中国) 中国渔民俗称 陆地面积(平方公里) 金银岛 尾岛、尾峙 0.36甘泉岛 圆岛、圆峙 0.30珊瑚岛 老粗岛、老粗峙 0.31全富岛 全富峙、全富、曲手 0.02鸭公岛 鸭公峙 0.0098银屿 龙坑 0.0061银屿仔 银峙仔 0.002咸舍屿 咸舍、咸且岛 0.003石屿 石屿 0.001晋卿岛 四江门、四江岛、世江峙 0.21琛航岛 三脚、大三脚岛、三脚岛 0.32广金岛 三脚峙、小三脚岛 0.076盘石屿 白树仔、白峙仔、白礁 0.06中建岛 半路、半路峙、螺岛 1.5永兴岛 猫注、吧注、猫岛 2.10石岛 小巴岛 0.08南岛 三峙 0.17中岛 二岛 0.2北岛 长峙、长岛 0.4赵述岛 树岛、暗岛、船暗岛 0.22东岛 猫兴岛、巴兴、吧兴岛 1.70高尖石 尖石、双帆 0.03筐仔沙洲 筐仔峙 0.01东新沙洲 4000(平方米)西新沙洲 2000(平方米)南沙洲 0.06中沙洲 0.05北沙洲 0.02西沙洲 0.24地质
岛屿模式
西沙碳酸盐岛屿的形成过程, 可归纳为两种岛屿模式, 即灰砂岛模式与灰砾岛模式。
灰砂岛模式
- 礁坪上初期堆积阶段既可以由风暴潮产生砾滩堆积, 亦可以由风海流产生出较细沉积物的滞留沉积。
- 形成平坦的低矮砂岛阶段在滞留沉积物上加积砂屑或在冰期间雨期可由风力作用形成沙丘沉积和丘间沉积。
- 扩大、增生发展阶段进一步加积增高, 周缘围成沙堤, 两端增生沙嘴, 伸延围成泻湖, 岛屿不断扩大。
- 成熟阶段随着植被发育, 岛屿延伸与加高, 直到植物繁衍成林, 趋向稳定。
灰砾岛模式
- 早期风暴潮堆积阶段产生滞留砾石堆积。
- 晚期风暴潮成岛阶段其与早期阶段可以间隔时间很短, 亦可以有较长的时间间隔, 未固结成岩的灰砾岛几乎皆是一次暴风潮产物。固结成岩的灰砾岛, 表现出间隔期较长, 如东岛的珊瑚骨屑砾岩, 成熟度高, 似乎经历了更长时间的磨蚀。在层序上,亦可分出上部粗砾段与下部细砾段两部分, 具有频率性。
- 大气下成岩阶段风暴潮停息以后, 若堆积物暴露在大气下, 经过蒸发, 饱和碳酸盐的孔隙水浓缩, 在粒间接触面附近和粒内孔腔中发生淀积, 胶结成岩。在东岛广泛发育着磷酸盐化, 它取代了原生的胶结物, 胶磷矿集合体围绕颗粒外缘发生再胶结, 提高了岩石的固结度。
生态
植物
西沙群岛的的岛屿上鸟粪沉积,通过富磷过程增加土壤养分。沙洲随着珊瑚礁的生长在不断扩大延伸中,土壤逐渐脱盐,形成硬磐磷质石灰土,适合植物生长。岛上植被通常为灌丛,主要是银毛树和草海桐。比较大的岛屿如东岛和永兴岛上有高大的乔木,如避霜花树。
鸟类
西沙群岛的鸟类多为海洋性鸟类,如红脚鲣鸟、黑腹军舰鸟、大凤头燕鸥等。岛屿和沙洲为海鸟提供了繁殖和栖息的环境。红脚鲣鸟在世界上第二大的繁殖种群就分布在西沙群岛的第二大岛东岛上,这也是它们在太平洋西部最大的繁殖种群。
珊瑚
西沙群岛和南沙、中沙、东沙群岛一样, 都是由无数珊瑚岛礁形成的。这些珊瑚岛、珊瑚礁都是由成千上万的、十分美丽、形体细小的珊瑚虫营造的。由于不同种类的珊瑚虫能分泌出各种成分不同的骨骼。因此, 珊瑚形状多种多样, 有树枝状、鹿角状、菊花状、葵花状、蘑菇状、脑状等。据载, 远在西汉初年, 广东人民曾将珊瑚送到当时国都长安陈列。并且一向是中药之一。唐代苏敬在其所著《新修本草》卷四《珊瑚》条, 不仅指出了珊瑚的医疗作用, 而提到珊瑚“生南海”。
贝类
西沙群岛的贝类如同珊瑚一样, 是该地的一种特产。有虎斑贝( 贝上有似虎豹斑点) 、有肉色贝( 外壳如同人体肉色) 、有枣红眼球贝( 外壳枣红色、带赤色斑点) 、有眼球贝( 如同人体眼球) 、有环纹贝( 外壳周围有一条环形金色线条) , 还有古代当作货币使用的货贝( 这种贝的外卫呈椭园形, 外壳表层呈鲜黄色或稍带灰绿色, 或灰蓝色;背卫有二三条赦琅质的金黄色或黑色横带, 十分漂亮, 色泽妖艳。这种贝伸出二条触角和贝字极其相似, 因而得名) 等等。
资源
海产品资源丰富。邻近海域可能有石油及天然气等资源。
通讯
中华人民共和国西沙群岛邮政编码:572000电话区号:0898
岛上设有卫星电话和安装了上网设备。
永兴岛、珊瑚岛、琛航岛、中建岛、金银岛和东岛6个移动通讯基站,由中国移动通讯架设。
中国联通于2012年7月22日完成永兴岛3G基地台建设,实现全岛WCDMA网络覆盖。
带西沙群岛字词语
带西沙群岛字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