轰炸机意思解释
轰炸机(bomber),专门用于对地面、水面(水下)目标实施轰炸的作战飞机。是作战飞机的主要机种之一。机上除装有用于自卫的航炮(或机枪)外,主要武器是空地(舰)导弹、炸弹、水雷、鱼雷等。特点是载弹多,航程远,突击力强,生存能力强。按载弹量多少,分为重型(10吨以上)、中型(5~10吨)和轻型(5吨以下)轰炸机;按航程远近,分为远程(8 000千米以上)、中程(3 000~8 000千米)和近程(3 000千米以下)轰炸机;按遂行任务不同,分为战略轰炸机和战术轰炸机。还可以按飞行速度的快慢,分为超声速和亚声速轰炸机。
图1法国“幻影”IV轰炸机
轰炸机最早出现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当时的轰炸机多为双翼机或三翼机,大多装2~4台活塞式发动机,载弹量约2吨(有的超过3吨),航程500~1 000千米,有的达到1 500千米。因其在战争中的作用明显,地位突出,一些军事大国纷纷斥巨资大力发展,使得轰炸机的战术技术性能不断提高。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美国生产的B–29轰炸机,其最大载弹量已达9吨,携带8吨炸弹时航程已接近7 000千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国、苏联为首的两大军事集团,在大力发展歼击机的同时,进一步强化新一代轰炸机的研制。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B–52远程战略轰炸机问世。60年代末,苏联图–22M可变后掠翼超声速重型轰炸机研制成功。80年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一些布局新颖、设计独特、具有一定隐身能力的先进轰炸机相继服役,如苏联的图–160超声速战略轰炸机和美国的B–2隐身战略轰炸机等。这些新型轰炸机多采用可变后掠翼(或飞翼式)布局、涡轮风扇发动机,机上装先进的通信导航设备、多功能火控雷达、大屏幕显示器、电子对抗系统、敌我识别装置、全向告警系统,并广泛采用多余度电传操纵技术。先进的火控系统可保证轰炸机具有全天候轰炸能力和较高的轰炸命中精度,不仅能完成常规轰炸,还能携带空地导弹在敌防空火力之外实施空中打击。战略轰炸机生存能力强,灵活性大,仍是一些军事大国空军发展的重点之一;而战术轰炸机,已从50年代中期起逐步被歼击轰炸机取代。
图2苏联图–160轰炸机
图3美国B–2轰炸机
未来轰炸机的发展方向是改进隐身技术,提高突防能力和生存能力;改进机载火控系统,提高轰炸命中精度。
带轰炸机字词语
带轰炸机字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