泻下药意思解释

泻下药(汉语拼音:Xiexiayao),以通过大便、攻积逐水、引起腹泻为主要作用的一类中药。主要治疗里实证。适用于大便不通,肠胃宿食积滞,实热内结,或寒积、水饮停蓄等证。根据泻下作用的不同,可分为攻下药、润下药和峻下药。攻下药作用较猛,既能通便,又能泻热,主要用于高热不退,腹满胀痛,大便不通的里实热证,以及火毒内盛所致的目赤肿痛、咽肿口疮,痈疮疔毒等。常用药物有大黄、芒硝、番泻叶、芦荟等。润下药作用缓和,能滑润大肠而通便,主要用于年老、久病、产后津血亏虚引起的肠燥便秘。常用药物有火麻仁、郁李仁等。峻下药作用猛烈,多有毒性,有峻下逐水之功,主要用于胸腹积水,痰饮积聚,水肿,喘满壅实,二便不通。常用药物有甘遂、芫花、大戟、巴豆、牵牛子等。

攻下药和峻下药作用较猛,后者尤为峻烈,且多兼有毒性,易伤正气,故年老体弱、久病正虚、妇女胎前产后及月经期要慎用或禁用。泻下药要中病即止,不可久服,以免损伤胃气。

带泻下药字词语

带泻下药字成语


上一字:大黄
下一字:芒硝

相关汉字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