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肾功能衰竭意思解释
急性肾功能衰竭( acute renal failure ),由多种病因引起肾脏排泄功能急剧恶化,体内代谢废物潴留,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的现象。血清肌酐值每日上升44.2~88.4微摩/升,或2~3天内上升25%~100%。
分类
有以下几种:
肾前性
指肾脏供血不足、有效血流灌注减少导致的急性肾衰竭。此时肾组织尚未发生器质性损害,血流灌注增加后肾功能即可恢复。
肾后性
指尿路梗阻(如结石、肿瘤或前列腺肥大所致梗阻)引起的急性肾衰竭。如能及时解除梗阻,肾功能亦可恢复。
肾性
系指各种肾脏组织病变导致的急性肾衰竭。肾性急性肾衰竭按主要病变部位又可分为6种:①肾小管性急性肾衰竭(如急性肾小管坏死)。②肾间质性急性肾衰竭(如急性间质性肾炎)。③肾小球性急性肾衰竭(如急进性肾炎或重症急性肾炎)。④肾血管性急性肾衰竭(包括肾脏小血管炎,如显微镜下多血管炎及韦格内肉芽肿,及肾脏微血管病如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等),此4种急性肾衰竭较常见。此外还有:⑤急性肾皮质坏死。⑥急性肾乳头坏死引起的急性肾衰竭,但较少见。
急性肾小管坏死约占全部急性肾衰竭病例的75%。
病因
肾中毒与肾缺血为急性肾小管坏死的主要病因。
肾中毒
肾毒性物质直接作用于肾小管可诱发急性肾小管坏死,这些物质包括:药物(如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磺胺及X射线造影剂等)、化学物质(如四氯化碳、乙二醇等)、重金属(如汞等)、动植物毒素(如青鱼胆、毒蕈、蛇毒及蜂毒等)及内源性毒素(如异型输血致急性溶血释放的血红蛋白、挤压伤致横纹肌溶解释放的肌红蛋白等)均可致病。
肾缺血
引起肾前性急性肾衰竭的各种因素(如大出血、严重脱水及休克等)持续存在,肾脏供血无改善,即可进展成急性肾小管坏死。
临床表现
少尿期
尿量减少出现少尿(尿量<400毫升/日)或无尿(尿量<100 毫升/日),病程长短与急性肾小管坏死严重程度相关,短者2~3天,长者持续3~4周,平均10天左右。应注意防治严重水钠潴留、高钾血症及代谢性酸中毒,否则病人可因此死亡。
多尿期
少尿期后,病人尿量就会迅速倍增,尿量>1 000毫升/日,甚至可达3 000~5 000毫升/日或更多,常持续数周至月余。多尿期后5~7日病人血清肌酐及尿素氮才逐渐下降,因此该期早期绝不能放松对尿毒症的处理(如过早停止透析)。在整个多尿期中都需谨防脱水、低血钾及低血钠发生,否则病人也可因此死亡。
恢复期
尿量恢复正常(1 500毫升/日),此期肾功能逐渐恢复,应定期复查。恢复期约需半年至一年。多数患者肾功能(包括肾小球及肾小管功能)能完全恢复正常,但是少数病例,尤其老年重症患者可遗留不同程度的肾功能障碍。
诊断及鉴别诊断
凡有明确肾中毒或肾缺血诱因,而后迅速出现急性肾衰竭,尿化验比重低(<1.015,乃至固定于1.010),有少量蛋白及有形成分(管型,肾小管上皮细胞及红、白细胞),B超双肾增大(或大小正常),即可临床诊断急性肾小管坏死。如临床诊断困难,即应及时做肾穿刺病理检查确诊。
急性肾小管坏死鉴别如下:
肾前性急性肾衰竭
可进行尿诊断指数测定(包括尿比重、尿渗透压、尿钠、尿肌酐/血肌酐、钠排泄分数及肾衰指数等测定),必要时还可做补液试验及速尿试验进行鉴别。
肾后性急性肾衰竭
有尿路梗阻影像学证据,病人突然出现无尿,是肾后性急性肾衰竭特点,可资鉴别。
其他肾性急性肾衰竭
包括急进性肾炎及重症急性肾炎、急性间质性肾炎、肾脏小血管炎等,鉴别要点见相应条目,必要时可作肾穿刺病理检查判断。
治疗
针对不同病期给予不同治疗措施。
少尿期
达透析指征者应尽早开始透析(包括血液及腹膜透析),以维持病人生命,赢得疾病恢复时间。急性肾衰竭的透析指征为:①无尿或少尿超过2天。②血清肌酐>442微摩/升 (5毫克/分升)。③血清尿素氮>21微摩/升 (60毫克/分升)。④二氧化碳结合力<13微摩/升。⑤血清钾>6.5微摩/升。⑥有肺水肿或脑水肿先兆。⑦尿毒症症状极重。
如无透析条件,则按下列原则处理:①控制液体入量。以“量出为入”为原则,每日入量应等于前一日显性失水量(尿、粪便、渗出液及引流液量之总和)加500毫升。②维持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尤需注意防治高血钾(至少将血钾控制至 6微摩/升以下)及矫正代谢性酸中毒(当二氧化碳结合率低于13微摩/升时即应补给碱性药)。③限制蛋白入量并保证热卡。为减少体内代谢废物产生应限制蛋白入量(非高分解型病人0.6克/千克·日左右),补充开同片剂(Ketosteril,为一种复方α酮酸或氨基酸制剂),并保证热量(非高分解型病人至少应达125.5千焦/千克·日,即30千卡/千克·日,以免营养不良发生)。
多尿期
初始,一周血清肌酐及尿素氮下降前,透析病人不应停止透析。多尿期防治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的原则是“缺什么,补什么”。要正确补液(尿量<3 000~4 000毫升/日时,补液量应与之相等,尿量大于此数时,仅应按尿量的2/3补充),防治低血钾及低血钠。防治感染。
恢复期
定期复查肾功能,并注意加强营养、逐步恢复锻炼,以利病体康复。
带急性肾功能衰竭字词语
带急性肾功能衰竭字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