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岳意思解释
中国五岳东岳—泰山(位于山东,海拔1545米)
西岳—华山(位于陕西,海拔2155米)
中岳—嵩山(位于河南,海拔1512米)
北岳—恒山(位于山西,海拔2016米)
南岳—衡山(位于湖南,海拔1300米)
五岳(汉语拼音:Wuyue;英语:Five Holy Mountains),中国五大名山的总称。分别为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
“岳”一作“嶽”。传说为群神所居。历代帝王多往祭祀。《周礼·春官·大宗伯》:“以血祭,祭社稷、五祀、五嶽。”《礼记·王制》:“天子祭天下名山,五嶽视三公,四渎视诸侯。”“天子五年一巡守,岁二月东巡守,至于岱宗……五月南巡守,至于南嶽,如东巡守之礼;八月西巡守,至于西嶽;十有一月北巡守,至于北嶽。”古代天子、诸侯对名山大川,都有所敬畏,故有祭祀之制。《汉书·郊祀志》:“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怀柔百神,咸成无文,五嶽视三公,四渎视诸侯。而诸侯祭其疆内名山大川。”故各地的名山很多,然五岳制度实始于汉武帝,谓尧、舜时已有之,乃汉代经学家的附会。
汉初,封同姓诸侯王,恒山、泰山均不在汉王朝中央直接控制范围之内。武帝时“济北王以为天子且封禅,上书献泰山及其旁邑,天子以它县偿之,常山王有罪,迁,天子封其弟真定,而以常山为郡。然后五嶽皆在天子之郡”。于是武帝定有五岳之制。
五岳所指历代不一。《尔雅·释山》:“河南,华;河西,嶽;河东,岱;河北,恒;江南,衡。”下文又云:“泰山为东嶽,华山为西嶽,霍山为南嶽,恒山为北嶽,嵩山为中嶽。”《汉书·郊祀志》引《虞书》:“岁二月,东巡狩守,至于岱宗。岱宗,泰山也……五月巡狩南嶽,南嶽者,衡山也。八月巡狩至西嶽,西嶽者,华山也。十一月,巡狩至北嶽,北嶽者,恒山也。皆如岱宗之礼。中嶽,嵩山也。五载一巡狩。”《史记·封禅书》:“天下名山八,五在中国。中国华山、首山、太室、泰山、东莱,此五山黄帝之所常游,与神会。”“今上封禅,其后十二岁而还,遍于五岳、四渎矣。”
汉宣帝时确定今河南嵩山为中岳,山东泰山为东岳,安徽天柱山为南岳,陕西华山为西岳,河北恒山(今曲阳县西北)为北岳。其后又改今湖南衡山为南岳。隋文帝后遂成定制。《初学记》卷五《总载地第一》:“《纂要》云:嵩、泰、恒、华、衡,谓之五岳。”明弘治中,于今山西浑源县恒山建北岳庙。清顺治中移祀北岳于此。
带五岳字词语
带五岳字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