绣花机意思解释

绣花机,从字面上一看我想大家应该都明白,绣花机,绣花的机器,或者是绣花的机械。在绣花刚开始脱离手工刺绣的时候,当时所谓的绣花机其实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绣花机,因为当时的绣花机是用传统的缝纫机,换上一个带小圆孔的底板,缝纫机针不停的上下进出,再加上手持用绣框绷紧了的布,来回的动,实际上讲,这种所谓的绣花机,其实仍然是手绣的一种。

发展史

对于全球绣花机的发展历史,大致上是这样:1828年JoshuaHeilman生产了台手摇绣花机。是由Mulhouse的Koechlin制造的,一年以后卖给了英国曼彻斯特的Houldsworth。1834年

手摇绣花机在巴黎博览会(ParisExposition)展出,并获得LegionofHonor金奖。1860年瑞士提花编织者IsaakGroebli对将手摇绣花机技术与当时的缝纫机(或锁针)技术结合在一台机器中很感兴趣。他的目的是为了研制一种能使用连续线(绕在线轴上)的机器。对锁针的利用必将给机器绣花带来一场完全彻底的革命。1864年Groebli在瑞士St.Gallen的M.Wehrli先生支持下开发了台实验样机,因为其梭子形状像一只小船,因此被称作“schiffli机”(在瑞士和德国的方言里,schiffli的意思是指小船),中文则译成:“飞梭绣花机”。这台机器有24根针,11/2码长,只有一根针能工作正常。瑞士温特图尔市的机器制造者Reiter先生将schiffli的开发工作承接了下来。

1865年Reiter推出台Reiter型的schiffli机。工厂的生产能力却不足以应付定单。此机的特性如下:41/2码长28转/分由提花机驱动1867年台飞梭绣花机在巴黎世界展(ParisWorldExhibition)上展示,并被授予公认奖。1870年德国Plauen的SchnoorandSteinhouse商行开发了一种类似Rittmeyer的手摇绣花机。此商行取得了成功,仅1982年便售出2325台。其后较有名的手摇绣花机制造厂有:Martini公司、Tanner公司和AdolphSaurer公司。1873年纽约的柯赛特公司(KursheedtCo.)进口了12台手摇绣花机,JacobKlaus作为机械师也随之来到美国。1875年飞梭绣花机的次出口定单是给美国的柯赛特公司(KursheedtCo.),一单便是18台。这次随机来的机械师是ArnoldGroebli和Isaak的儿子。Kursheedt同时买下了在美国的专利权。1878年苏拉(Saurer)和桑司(Sons)在瑞士的Arbon开始制造飞梭绣花机。另一个飞梭绣花机制造商(VogtlandischerMachineWorksAGE)进入了市场,它又被称为温迈格(Vomag),Vomag不久便成为飞梭绣花机技术的。IsaakGroebli开始实验将提花技术(同样也用于制造编织机的设计指导)结合在新机器的制造中,这种革命思想和实验导致了Groebli自动化的发展,对现代飞梭绣花机技术带来了极大的提升。1890年台自动机械飞梭绣花机在纽约运行,但此后没有打版系统可用的状况一直持续了六年。19世纪初罗比圣纺织公司(RobisonTextileCo.)在新泽西开张,生产并销售飞梭绣花工业用的线。1905年普络(Plauen)和苏拉(Saurer)双双推出10码飞梭绣花机。1890年至1906年,美国的飞梭绣花工业得到显著增长,建立了143家工厂,拥有600台飞梭绣花机。且大部分集中在新泽西的哈得孙县,因为这里靠近纽约的服装工业基地。相比之下,瑞士有6000台飞梭绣花机在使用中。1907年温迈格(Vomag)的首席工程师RobertZahn,开发出一种全新的自动机器,远远胜过市面上的其它机型。1911年美国的绣花工业已发展到:241家飞梭绣花工厂,1013台飞梭绣花机和5900个从业人员;248家手摇绣花工厂,1159台手摇绣花机和2500个从业人员。胜家缝纫机公司(SingerSewingMachineCo.)开始刊登广告宣传一种缩放仪驱动的六头绣花机,但到30年代后期便不再生产了。1919年在德国Freiburg,RudolfSchmidt和一个合伙人成立了Burkhardt&Schmidt,专门生产缝纫线和绣花线,稍后,公司改名为MadeiraGamfabrik。1919年-1920年服装的流行式样使用了大量的绣花,从业者获得有史以来的收益(直到现在来说都是如此)。包括西班牙披肩在内的一些最困难的绣花也在尝试中。1920年在美国康涅狄格州,DominickGolia成立了纽黑文绣花公司(NewHavenEmbroidery),(根据一次绣花界合同的操作)演变成超霸绣花机公司(UltramaticEmbroideryMachineCo.)20年代中期在德国的Plauen(称作花边和绣花城),PaulGunold开始提供绣花设计和打卡的业务。1926年德国德累斯顿的CarlWurker取得工程师MaxBretschneider的帮助,并委任其设计台读卡自动缝纫机。结果使得多头绣花机变的更小、更自动化。其原型机仅仅是单头,但不久3头机便成为标准型号,到1940年,使用中的3头“沃克”(Wurker)机便达到3000台。1933年在美国俄亥俄州克利夫兰市,E.B.Meister和他的弟兄们开发了一种有手绣效果的、缩放仪驱动的、生产各种花押字母的机器,称作Meistergram。1937年北哈得孙县的商业议会设立了绣花局(EmbroideryBureau)。其后此局的一部分人与另外一些人合伙成立了“飞梭花边与绣花制造协会”(SchiffliLace&EmbroideryManufacturersAssociation)。1938年GeoffreyE.Macpherson在英国诺丁汉开办了一家销售纺织机械和配件的公司--GeoffreyE.MacphersonLtd.。这家公司以后至少在五个国家设立了办事处,在商业绣花工业界具有主要影响力。1942年绣花衰退时期过去了,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90%有关战争的徽章都是在美国的飞梭绣花机上制造的。1944年东海缝纫机株式会社(TokaiIndustrialSewingMachineCo.Ltd.)成立了。这是田岛公司(TajimaIndustries)的母公司。40年代中期美国绣花工人的报酬很低。1942年,一个看机工的薪金是19美分/小时。四年以后,一个有经验的看机工的工资是1.5美金/小时。1945年纽约的HarryHirsch开办了AlbihirshInternational,推销针织设备和成型设备。日本幸福工业株式会社开始生产电脑绣花机,并命名品牌为:幸福(HAPPY)1946年JackKrasnitz建立了销售缝纫机的“缝制机器交易中心”(SewingMachineExchange),以后由SonsRonandMartyKrasnitz接手经营并成为美高(Melco)和田岛(Tajima)的经销商。1948年HAPPY(幸福)绣花机出口到国外,主要市场为亚洲和美国。1949年四月底,PaulGunold带领全家离开了饱受战乱的Plauen,三周以后,在Stockstadt又开始了他新的打版设计生意。1950年HarveyAnton在纽约Broome街开张一家名叫AntonYamCo.的公司,出售飞梭绣花线。1951年ErikGross以“沃克”(Wurker)机为模型,生产出了美国本土制造的台多头机械式绣花机。ColemanSchneider在新泽西西纽约成立了“斯内德国际设计打版公司”(C.SchneiderInternationalDesigners&Punchers),是美国国内能提供“格露斯”(Gross)绣花机花样纸带的公司。后来,也开始为飞梭绣花机提供打版服务。再后来,这家公司至少拥有19名设计师,发展成一家的打版中心。绣花业主LennyLaVeghetta发明了一种电子断线感应器,用铃声或灯光提醒看机工人。1953年一部分飞梭绣花业主从绣花局(EmbroideryBureau)分裂出来,成立了与之对抗的另一个贸易协会——“飞梭花边与绣花制造协会”(SchiffliLace&EmbroideryManufacturersAssociation)。Zangs(苍克斯)开始制造多头机械式绣花机。GeoffreyE.MacphersonLtd.签约销售新的“苍克斯”(Zangs)绣花机50年代中期“全美纺织工人协会”(TextileWorkersofAmerica)成功的组织了绣花厂的工人们,代表了80%的绣花工人,20年来,其代表性下降到不足50%。飞梭绣花厂开始向南迁移,在卡罗来纳州和佐治亚州建立基地。战后,多头绣花技术在“沃克”(Wurker)的基础上得到飞跃发展。德国汉堡的迈高公司(MarkscheffelCo.缩写为Marco)和德国Krefeld的苍克斯公司(ZangsCo.)首次紧密合作,在1952年和1953年的欧洲展览会上展出新机型。在当时,迈高公司和苍克斯公司是日本市场上多头绣花机的主要供应商在美国,制造多头绣花机的厂家是新泽西州Bergenfield的“格露斯自动绣花公司”(ErikGrossEmbroideryAutomatInc.)。1957年日本Ichinomiya市的“爱丽娜工业公司”(ElenaIndustries——YoshioShibata的家族服装生意)在美国买了一台“格露斯”(Gross)多头绣花机,由于机器的规格不合用,为了更好的满足其公司的需要,Shibata开始研制绣花机。1959年,只供其内部使用的新机器诞生了。绣花局(EmbroideryBureau)和飞梭花边与绣花制造协会(SchiffliLace&EmbroideryManufacturersAssociation)合并,沿用后者的名字。1959年RobisonTextile公司和AntonYam公司合并成Robison-AntonTextileCo.1962年感谢ErikGross发明了跳针装置,使得绣框移动时针可以不穿透布料。几年以后,他放弃了其拥有的发明专利权。1963年专门用于多头绣花机的尼龙线首次问世,是加拿大多伦多的Robison-Anton为Beauty-formLingerieCo.生产的,开始的定单是每4种颜色24卷。1964年日本Tokai的东海缝纫机株式会社(TokaiIndustrialSewingMachineCo.Ltd.)开始生产“田岛”牌多头自动绣花机。台百灵达绣花机离开生产线进入市场。ColemanSchneider在美国代理迈高(Marco)和苍克斯(Zangs)多头绣花机,美国市场上的其它牌子绣花机则由格露斯公司(Gross)代理。60年代中期在德国,PaulGunold的儿子,建立了Stickma,销售绣花线和其它辅料配件。60年代后期新泽西州Paterson的HaggarBros开发了一种实用的换色系统。1967年日本京都的爱德公司(EltacCo.)开始制造绣花机,他们是世界上家将电子控制的8单位纸带机引入多头绣花机,爱德机器主要销售在港澳台和东南亚地区,主要代理是香港的汉兴公司。爱德公司破产以后,其绣花机的生产业务由日本幸福公司(HappyMachineCo.)接手进行。Tampa,Fla.空军基地的钟表匠SidneyO.Beck开发了一种“带上花押字刺绣机”,一种缩放仪驱动的、用来在名字带上对军用字符进行精确刺绣的机器。1968年日本百灵达公司(Barudan)推出其台机械式多头绣花机。绣花业主兼打版师ColemanSchneider出版了他的本关于绣花的书:《Machine-MadeEmbroidery》。1968年--1969年ColemanSchneider委托Auto-Trol公司(位于科罗拉多州的Arvada,从事计算机研究和数字化业务)为多头绣花设备研制电脑打版系统,Auto-Trol公司雇佣了一帮工程师(其中有RandallMelton和BillChilds)进行此项目。其条样带实际使用在Schneider的厂里,可惜的是,在这个项目还未彻底完成之前Auto-Trol公司便被卖掉了。1970年电子技术应用于飞梭绣花机,带来了绣花机技术的更新换代。1970年纽黑文绣花公司(NewHavenEmbroidery)的Golia家族从ColemanSchneider手上买下了“迈高”在美国的代理权,成为美国和加拿大市场上的德制“迈高”(Marco)机械式绣花机的代理商。田岛(Tajima)开发出跳针机构技术。1972年BillChilds和RandallMelton在丹佛建立了美高公司(MelcoIndustriesofDenver),他们在1969年受雇于Auto-Trol时曾参加了开发电脑绣花打版系统的项目,现在他们在原项目的基础上,又开始进一步细化精制。百灵达(BarudanCo.Ltd.)推出跳针机构技术和自动换色功能。1973年经过代理“苍克斯”(Zangs)20年以后,GeoffreyE.Macpherson的公司开始在欧洲经销百灵达(Barudan)的全线产品。田岛(Tajima)首次推出具有换色功能的6针机。1974年Golias公司推出机械式绣花机,平均速度为每分钟300-400针。为了打理其新产品,Golias设立了一个新部门:绣霸绣花机公司(UltramaticEmbroideryMachineCo.)。苍克斯公司(Zangs)推出电子多头刺绣机。70年代初期带绣花后兜的斜纹布工装裤成为最热门的流行趋势,同时刺激了公众对绣花的接受、绣花机的销售和签约承包的活跃水平。70年代中期据报告,日本有13000台多头绣花机,大部分是机械式的,竞争的焦点是开发全电脑化的机器。HarryHirsch透过他的贺斯公司(HirschInternational)开始进口田岛(Tajima)机械式多头绣花机,他的个客户是得克萨斯州ElPaso的JimYates。1975年RudolfSchmidtJr.成为Burkhardt&Schmidt(股东是MadeiraGarnfabrik和RudolfSchmidtKG.)的行政总裁和拥有人,他是其创始人Schmidt的儿子。Schmidt的另外两个儿子Michael和Ulrich不久也加入了这门家族生意,计划将生意扩张到美国、英国和新加坡。1976年GeoffreyE.Macpherson最年轻的儿子NeilMacpherson来到美国,建立了MacphersonInc.,经销百灵达(Barudan)机器。美高公司(MelcoIndustries)推出世界上首套电脑绣花打版系统——Digitrac,并卖给了位于日本大阪市的高达绣花公司(GodaEmbroidery)。绣霸公司(Ultramatic)在BobbinShow展览会上展出其台单针6头电脑绣花机。1977年Meistergram在BobbinShow展览会上展出其台字符电脑绣花机。百灵达(Barudan)制成其台全电脑多头绣花机。RandallMelton和WilliamChilds为绣霸公司(UltramaticMachineCo)也开发了一种字符电脑绣花机,并取得“弧形化键盘字符”的专利权。1978年田岛公司(TajimaIndustriesLtd.)推出其台电脑多头绣花机——TMBE型。非官方的工业历史学家ColemanSchneider发表了他的第二本著作:《Embroidery:Schiffli&Multihead.》百灵达公司(BarudanCo.Ltd)推出其套电脑绣花打版系统幸福工业公司在台湾和美国的设立子公司,开始大量向亚洲和美洲出售绣花机。1979年在澳大利亚的悉尼市,加拿大人BillWilson和澳大利亚人RobertPongrass建立了威尔考公司(Wilcom),开发和销售电脑绣花打版系统。70年代中期至晚期日益激烈的竞争最终迫使ErikGross关闭了他的绣花机制造业务。70年代晚期在此期间的三项重大发展是:自动剪线,自动换色,8单位电子纸带阅读机。莫利兹公司(MoritzEmbroideryWorks)用威尔考公司(Wilcom)生产的电子卡将其飞梭绣花机改造成电脑化。1980年美高公司(Melco)推出其台单头绣花机,运用了自动弧形化的技术,使其能够沿圆周轨迹车花。绣花承包商JimYates(在德克萨斯州拥有YatesMonogram公司)与贺斯公司(HirschInternational)的HarryHirsch合作建立了经销绣花设备的Sedeco公司(SouthwesternEmbroideryDesign&EquipmentCo.),Yates取得Sedeco公司的全部所有权。威尔考公司(Wilcom)扩张其在美国的业务,建立了芝加哥地区办事处。幸福公司(HAPPY)的绣花机正式被德国的福昌商贸公司所代理,地点为德国杜塞尔多夫。1982年在亚特兰大市,G+S公司(Gunold+Stickma)建立了美国G+S公司,经营线和打版服务。稍后,其经营的产品扩展至绣花辅料和打版设备及打版软件。TasTsonis和BrianGoldberg在地下室开张了帕尔斯公司(PulseMicrosystems)。他们为绣花工业界开发了套花样存档软件和网络管理软件以及数据采集软件。1983年Macpherson公司开发了其台圆柱臂型的多头绣花机。Macpherson公司的雇员DennisSmith开发了世界上套用于成品帽子绣花的框架,这种专利产品是用在百灵达绣花机上的。1984年Zangs(苍克斯)改组后成立了ZSK(绣丽)。田岛公司(Tajima)为了对美国市场提供更好的技术服务,在新泽西建立了技术中心。KenPaige和他的妻子,在纽黑文市的拉哥尼亚开张了美国Madeira公司,是德国一家制线公司——Madeira公司的分支机构。6年中,这家美国公司在佛罗里达和加利福尼亚开设了办事处,经营的产品也扩张到各种绣花辅料及工具。1985年Macpherson公司买下了克利夫兰市的Meistergram公司,并将公司迁移到北卡罗来纳州的格林斯博罗市。1986年日本绣花机厂商中,百灵达公司(Barudan)率先在美国建立绣花机生产厂。1987年《stitchesMagazine》于本年5月首次发行,大约寄出7000份,开始是双月刊,出了几期以后,决定改为单月刊。首期出版6个月后,杂志社就主办了其首届绣花大会(EmbroideryConference)。届“Stitch-Off”绣花比赛在丹佛市的ThePressExpo.举行。1988年美高公司(Melco)推出一种名为“Epicor”的电控系统,是个将绣花机电脑与绣花机机械分离而单独提供电控系统的商家。田岛(Tajima)在其绣帽的机型上推出一种上下线自动剪的装置(作为选件),在当时还未听说其他厂家有这种装置可供客户选用。1989年丰田(Toyota)电脑绣花设备的生产厂——美国的Nomura公司推出一种6针的电控系统。AccessoryResourceCorp.在丹佛开张了,全天候24小时供应绣花配件和辅料。80年代晚期潘投拉模斯(Pantograms)公司成为丰田(Toyota)电脑绣花机的分销商。1990年BarbaraJ.Behm写了一本书:《TheBusinessofComputerizedEmbroidery》,是本讲述有关绣花业务与管理的书。Lance和CindySabo在亚利桑那州建立的绣花贸易协会(EmbroideryTradeAssociation)本年九月实行股份化,下一年的一月,开始接受绣花业者和其他工业人士为会员。百灵达(Barudan)和田岛(Tajima)计划在莫斯科设立服务中心。瑞士Arbon的苏拉集团(SaurerGroupHoldingInc.)取得美高公司(MelcoIndustries.)的主要控股权。《StitchesMagazine》杂志和日本绣花协会(JapanEmbroideryAssociation)着手评选谁是年度交换奖(美国的“Stitch-Off”奖与日本的“All-JapanEmbroideryContest”奖)的竞争优胜者。《StitchesMagazine》在国际城市——加拿大阿尔伯达省的卡尔加里市主办了首届国际绣花会议,四个国家的绣花业者出席了会议。两本讲述绣花的新书成功发行。一本是关于打版的:《FromThoughttoThread》,作者是加拿大阿尔伯达省卡尔加里市Opal绣花公司的WendyGriffiths。另一本是关于绣花工业的概述:《TheArtofEmbroideryinthe'90s》,作者是ColemanSchneider。据说,家用录象形式进行多头绣花机操作培训的是Affiliated绣花服务中心(AffiliatedEmbroideryServices)的电视绣花学校(VideoEmbroiderySchool)。一年以后其录象教材又被翻译成西班牙语。德国的G+S公司(Gunold+Stickma)的单头和双头绣花机在德国科隆的IMB展上亮相,据报道这种机型是针对非美国市场。威尔考公司(Wilcom)和美高公司(MelcoIndustries)同意交换技术所有权,威尔考公司批准美高公司使用其针迹处理技术,美高公司则许可威尔考公司使用其弧形化专利并与其“美高”机直接相连。AisinSeikiCo.Ltd.推出台橡皮驱动的微型绣花机,刺绣面积4”×4”,总重量约为8英镑,型号称作P.O.E.M500,由佛罗里达州坦帕市的Toyota/Pantograms公司经销。个美国制造的绣花机机头在美高公司(MelcoIndustries,位于丹佛)总部离开了装配线。迈高公司(MarcoCo.)经过短暂的消失后,又重新出现在美国和欧洲的多头绣花机市场上,但到1992年春季,他们又决定对此项业务不再继续进行了。1991年幸福(HAPPY)公司正式设立欧洲产销中心,地点设立在德国法兰克福。1992年威尔考公司(Wilcom)和MarkSteinberg'sGraphicApplications合并成WilcomGraphicApplications(威尔考图形应用公司)。Barcelona的PuntadaGroup开发了一种称作Thor的电脑多头绣花机系列,在美国的首次亮相便不顺利,可能是由于机械问题而最终导致停止发售。加拿大魁北克省蒙特利尔市的Filtex在美国佛蒙特州的Richford开办了一家制造多头绣花尼龙线的工厂。1993年JamesBuck在德克萨斯州的沃思堡市开办了MesaDistributors公司,销售Excel和Kashmir打版系统。BarudanAmerica(美国百灵达)在俄亥俄州Solon(靠近克利夫兰)的新工厂开张了。《StitchesMagazine》杂志被Intertec出版集团(IntertecPublishing)收购。MonogramsPlusInc.从前的特许权人建立了SewSmartOwnersAssociation,这个集团以后又改名为MonogramsAmerica。美高(MelcoEmbroiderySystems)推出一种崭新的绣花机——Advantage18,它只有一根针,却可以用18种颜色的线。它使用了气动技术,使绣花机可以自动剪线、接线和穿线。百福公司(Pfaff)72%的股份卖给了Semi-Tech(Global)Co.Ltd.(SingerCo.——胜家的母公司)。服装厂购买大型绣花厂和印花厂的趋势有增无减,的两宗是:Russell购并Game,FruitoftheLoom购并SalemSportswear。日元对美元的比价涨落失衡,使得多头绣花机的售价在3-4个月内上涨了将近15%。1994年贺斯公司(HirschInternational)上市,以每股8美金开市。在NASDAQ——全美证券交易商协会自动报价表上的名称为:HRSH。是美国绣花工业界家上市的公司。Stitchmaster公司建立了个为绣花从业者提供连续服务的电子公告牌——StitchmasterOnline。MacphersonInc.,MacphersonMonogram和Meistergram合并重组成一家公司——MacphersonMeistergram.G+S公司(Gunold+Stickma)推出它的“One-Stop”(“一次搞定”)软件,号称可以用九种颜色对扫描后的图案不用人工干预进行全自动打版。Tultex公司(一家有悠久历史的羊毛服装企业)的工人投票选举工会。田岛(Tajima)开发出了可以旋转270度的帽框,使得对成品帽子真正能进行从左耳部到右耳部的全面刺绣。1995年工业先驱者WalterA.FlorianiSr逝世,《StitchesMagazine》为此设立了Floriani奖,用来奖励那些为绣花教育贡献终身并卓有成就的人们。届获奖者是WalterA.FlorianiSr本人。UniversalDesign公司在全球网Internet上建立了绣花厂商和打版厂商的通讯录。田岛(Tajima)为其生产的绣花机增加了激光切割功能。幸福(HAPPY)正式在中国建立工厂,地点设立在中国上海!1996年TechnologyExchange开始为服装工业(包括绣花工业)提供在线式交互参阅和信息导向。美国G+S公司(Gunold+StickmaofAmerica)将它的两个部门分立成两个独立的企业:Gunold+Stickma公司在OlePrior的领导下从事绣花辅料和配件业务;GunoldTechnology公司在EdHarof的领导下从事软件、设计、裁剪业务。这次分立是由于其德国的同名母公司分立而引起的。在这次分立活动中,瑞士Thal的C.BeerliAG获得了德国Stockstadt在Gunold+StickmaGmbH公司的50%所有权。出现在网络上的与绣花有关的公司明显的有所增加。LeePrintwear和OuterBanks共同主办的工业网址:PrintersandEmbroiderersWorld还可以连接到其它绣花公司的网页上。绣花业主JenniferRitchieCox和她的两个合伙人Arch与SusanRitchie为绣花业主们建立了地区性贸易协会:EmbroideryNetwork。《StitchesMagazine》和THEPRESS与CD-ROMDigitalProductLocator(具有网络特性)上的CatAccess通力协作。Bobbin展会(1960年创办)和Bobbin杂志(1959年创办)的创办人RonaldSegal去世。Bobbin展会在北美逐渐成为展示绣花新技术、新机器的重大事件。贺斯公司(HirschInternational)买下了位于芝加哥的、具有50年经营机器和配件历史的家族公司——“缝制机器交易中心”(SewingMachineExchange)。贺斯公司停止经销Brother(兄弟)的机器,一门心思经销Tajima(田岛)的机器和系统。贺斯公司收购“缝制机器交易中心”以后,美高公司(MelcoEmbroiderySystems)只好重新开始自己设点在中西部经销。兄弟公司(BrotherInternational)扩展现存的销售代理网,以覆盖原来由贺斯公司负责的地区。《StitchesMagazine》设立了EmbroideryHallofFame(绣花荣誉纪念堂),首批入选者是:JoshuaHeilmanIsaakGroebliCarlWurkerMaxBretschneiderE.B.MeisterErickGrossHarryHirschRandallMeltonWilliamChildsMinoruGodaIkuoTajimaYoshioShibataMadeira集团的创始人RudolfSchmidt去世。新泽西州Ridgefield的AAWorldClassEmbroidery的ColemanSchneider以他在绣花教育领域的终身成就而获得第二届Floriani奖。1997年贺斯公司(HirschInternational)宣布计划与田岛公司(Tajima)合资在纽约长岛成立美国田岛(TajimaUSA),这将是在美国制造“田岛”牌绣花机的工厂。贺斯公司吞并了以德克萨斯州沃思堡市为基地、经销“田岛”绣花设备25年的Sedeco公司,几个月后,又吞并了丹佛的EquipmentConnectionofDenver公司。MacphersonMeistergram走过20年的历程,被卖给了新泽西的Willcox&GibbsofCarteret(这是一家经营缝纫工业设备、有若干独立部门的公司)。1998年Compucon:在Bobbin展会上推出AutoPunch和ColorPhotoStitch软件。AckermanNorthAmerica:为客户直接向制造商购买线和绣花产品开拓渠道,该公司位于Colo的Denver,在Califonia,Illinoise,NewJersey,NorthCalifonia设有运输点。ETA:被MillerFreeman收购。TextileTechonologiesLLC:介绍购买数字化软件的新途径,PowerStitchPayAsYouGo软件允许免费使用数字化程序,只有在把设计结果输出为机器格式时才要缴费,所有花费在设计上的前都将直接变为软件所有者。Sunstar:授权SWFEast和SWFMesa作为所有SWF绣花机的代理。兄弟国际公司:把办公室移至NewJersey的Bridgewater。兄弟国际公司:开放了TennesseeComplex作为美国的代理和仓库。田岛:推出了UnderBobbinChanger(UBC)兄弟:推出新6头机BES-1260和单机BES-1261BC绣花机。Toyota:推出了AD860型,该型号绣花机噪音小、速度快机电方面比以前的AD850有很大改进。Toyota:推出“维护CD”手工服务版,CD包含许多调整和程序的录象。田岛:设立东海缝纫机的北方工厂和东方工厂。1999年中国富怡集团:从事绣花机制造、绣花软件设计、磁碟机、网络系统和服装CAD业务,建立起全国性的销售和网络支持。百灵达:宣布有意收购MacphersonMeistergram。]Wilcom:设立了在美国的MariettaGA设立了办事处。SWFEastandSWFMesa:向美国市场引入SWF的从单头到12头的成衣绣花机。Compucon:在美国的NCGreen设立了办事处。Compucon:在巴黎的国际缝制设备展览会(ITMA)上展示了其新的绣花操作系统(EOS)——数字化和编辑软件。百灵达美国:收购了GeoffreyEMacphersonCanada,并且给其重新命名为百灵达加拿大有限公司,并且使它成为加拿大百灵达绣花机的经销商。田岛:推出了婴儿帽框和窄的圆筒臂。田岛:推出了高速绣花机——TMFN系列。StitchesMagazine:初次公布有利可图的刺绣,本杂志编辑内容为家庭刺绣。兄弟:同时推出4头PC控制型号绣花机——BES1240BC和单头机BES-1241BC。Pantograms:推出了Pantograms设计软件——”ProLine”版本,ProLine系统有许多新的数字化特点。EmbroideryMagic绣花软件为客户和家庭刺绣开发的,通过零售商销售。它是Pantograms自己网络系统的个产品。2000年百灵达美国:收购了其以前的美国代理商MacphersonMeistergramofGreensboroN.C的销售和支持部分。兄弟:推出单头升级的绣花机,型号为BES-916AC和BES-1216AC。兄弟:在Tenn的Bartlett设立新的绣花支持系统。Pantograms:推出工业的五年250000000stitch的担保。Pantograms:为制服行业开发一种名称互补程序(anamepatchprocess),可以在同一设置中有12种不同名称。PulseMicrosystems:的Stitchport取得专利,它可用于在线绣花设计和编辑字体。SWFEastandSWFMesa:推出小型绣花机,专门为家庭和商业绣花人员设计。Compuncon:是个也是一个取得ISO9001国际认证的绣花软件供应商,它从事软件产品设计、开发、供应、销售、经销、安装和应用。2001年Punto:推出PuntoWindowsTM版本,可以在Windows和MAC机上运行的软件程序。Punto通过平台硬件按钮和相同的程序使用同一的USB。百灵达:推出compactbridge绣花机有2、4、6和8头。田岛:在日本的Nagoya设立新的Tokai工厂。田岛:重组其整个生产线,推出了TFHX、TEHX和TFGN绣花机,这些机器功能都受到田岛新T3技术的加强,增加了许多功能。Toyoto:开发为帽子和flatwork开发快速变换系统。Toyoto:绣花机维修零件可在世界各地的交互式在线仓库获得。Pantograms:为制服行业开发了循序渐进的stitching系统,用于namepacth,该机器可使用气控,也可用在Toyota单针的AD851的mecha–tronics。兄弟:推出网络软件—BINS,用于连接绣花机工作运行。PulseMicrosystems:推出StitchportXpress,可在线运作,支持零售绣花网络。田岛:开始经销PulseMicrosystems生产线。PulseMicrosystems:申请WindowsTM-基础绣花机控制器。SWFEastandSWFMesa:在BobbinWorld向商业绣花市场展示了绗缝机,该机器可以自动为缝被子和装饰rollfeedfabric。Compuncon:大大扩充其研发部门的职员。2002年美高:推出Amaya绣花机,它是一种网络绣花机有自动进线器,这样,绣花人员在进行大部分织物刺绣时不需衬背。GreatNotions:推出单头9针绣花机,在美国市场叫Renaissance百灵达:推出EliteJunior绣花机,一种更小更方便的绣花机,适用于家用市场的需要。Pantograms:推出便携式绣花机系统/商务包叫M.E.O.W(MachineEmbroideryOnWheels)。PulseMicrosystems:在Bangkok设立办事处。Compuncon:庆祝从事绣花业务20年,并且开始了与百灵达美国、百灵达亚洲和百灵达欧洲新的世界性合作。直到电子科技把电脑和绣花结合到一起的时候,我国的绣花机也就是1983年江苏苏州由焦惟立等人研制的台电子绣花机问世以来,由电脑编程并控制的机械才使绣花效率得到了突飞猛进到提升,当然,它已经可以称之为电脑绣花机,已经不在本篇的讲述范围之内,在电脑绣花的词释内,我们将对电脑绣花机做详细的解释。对于绣花机的解释先告一段落。电脑绣花机的概念:电脑绣花机品种繁多,规格各异,目前尚未制定统一的分类方法,一般说来常用以下一些分类方法:1.以机头的多少来分,可分为单头与多头机(2-24头);2.以每一头所含机针的多少来分,可分为单针与多针(3-12针);3.以送料绷架形式可分为板式与筒式;4.以绣花所用线迹形式分为锁式线迹(301线迹)与链式线迹(101线迹).。由于每一机型都有机头多少、机针多少、绷架形式以及线迹形式问题,将这些进行组合排列、细化分类,绣花机型式将是一个很大的数字,因而它能满足不同层次、上同规模、不同要求的客户需要。

机械和电器原理

绣花机机械和电器原理:先用刺绣CAD软件制版,生成样版后,将载有刺绣程序及花样的盘片先后分别放入电脑磁盘驱动器中,在程序控制下,电脑将花样坐标值换成与绷框X、Y方向位移量量相当之电信号,送到X、Y、Z单片机系统进行电机升降速处理后,输出三相六拍号,线电机的功放箱进行功率放大,红色支X、Y步进电机,带动绷框完成X、Y间的进给运动;同时驱动Z步进电机,带动机针作上下运动,从而使刺绣连续地进行下去。Z步进电机通过同步齿形带等驱动机头传动机构旋转,机头的特定机构使引线机构和机针带头着面线作出、下运动,穿刺面料;钩线机构中的旋梭旋转,使面线绕过藏有底线梭壳;挑线机构运动,输送面线,收紧线迹,准备下一个线迹的面线线段。X、Y步进电机通过同步齿形带等机构带动绸框和面料作平面运动。将面料上每个待绣线迹点送往机针刺绣,机针上下运动的速度与绷框移动的方向、移动量以及移动速度的协调配合运动,使面线和底线绞合,在面料上作出双线锁式线迹。当刺绣连续地进行下去,完成花样的电脑刺绣。

带绣花机字词语

带绣花机字成语


上一字:信号器
下一字:LED屏

相关汉字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