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圣寺千寻塔意思解释

崇圣寺千寻塔(Qianxun Pagoda at Chongsheng Temple),在中国云南省大理市苍山之麓、洱海之滨,是崇圣寺现存三塔中最高的一座(见图),原位于寺的前部,现寺已不存。崇圣寺三塔俗称大理三塔,1961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唐代密檐塔中的佳作。

千寻塔的建造历史,有几种不同的记载。根据云南当时的政治经济情况以及佛教传播到云南的时间研究,以清代王崧《南诏野史·丰祐传》所述建于唐开成元年(836)之说较为可靠。1979年维修时,在塔顶刹基内发现了大批佛像、写经、法器、乐器、小塔、金银器皿等文物,还有相当于公元1000年、1142年、1154年的银牌,证明大理国时期曾对此塔进行大规模修缮。

千寻塔平面呈正方形。在第一层高大的塔身以上,设置密檐16层,自塔下台座至刹顶总高66.15米。塔身为空筒式。其结构形制与西安小雁塔极为相似。塔下有两重台基,台上塔身每面宽9.88米。塔的外形优美,塔檐16层,是中国古塔中罕见的例子。

千寻塔的建筑形制和出土的文物,同唐代中原地区的建筑与文物极为相近,反映了当时中国各民族之间文化交流的密切情况。千寻塔之西有两座小塔,南北对峙,相距97.5米;与千寻塔相距70米,三塔鼎足而立。两小塔均为八角形,是10层密檐式砖塔,高为39.42米,建造时代略晚,当为大理时期(宋代)。

带崇圣寺千寻塔字词语

带崇圣寺千寻塔字成语


上一字:栖霞寺舍利塔
下一字:荐福寺塔

相关汉字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