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钟社意思解释

沉钟社,中国现代文学团体。1925年秋成立于北京。因办《沉钟》周刊而得名。前身为1922年在上海成立的浅草社。主要成员有杨晦、陈翔鹤、陈炜谟、冯至等。《沉钟》周刊1925年10月10日创刊,至第10期停刊。1926年8月10日,改为《沉钟》半月刊,至第12期又停刊。1933年10月15日复刊,为第13期。1934年2月28日出至第34期停刊。曾出版《沉钟丛书》7种,包括冯至诗集《昨日之歌》,陈翔鹤小说集《不安定的灵魂》,陈炜谟小说集《炉边》,杨晦译法国罗曼·罗兰著《贝多芬传》,冯至诗集《北游及其他》,杨晦戏剧集《除夕及其他》,郝荫潭长篇小说《逸路》等。

沉钟社以翻译与创作并重。翻译了俄国L.N.安德列耶夫、A.P.契诃夫,匈牙利裴多菲,德国G.E.莱辛、J.W.von歌德、E.T.A.霍夫曼,奥地利R.M.里尔克,法国伏尔泰、古尔蒙、A.法朗士,英国吉辛,瑞典J.A.斯特林堡,美国E.爱伦·坡等的作品。创作方面,他们多以知识青年的生活为题材,直抒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带有热烈而悲凉的艺术情调。他们总是认真地将真和美歌唱给予自己一样寂寞的人们。

沉钟社于1934年解散,此前时断时续,首尾将近10年。鲁迅曾誉之为“中国的最坚韧,最诚实,挣扎得最久的团体”(《〈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导言》)。

带沉钟社字词语

带沉钟社字成语


上一字:未名社
下一字:湖畔诗社

相关汉字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