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益
概况介绍
唐朝著名诗人。字君虞,陇西姑臧(今甘肃武威县)人。大历四年(769)登进士第,六年登讽谏主文科,授郑县尉。擅长歌诗,贞元末,与宗人李贺齐名。每作一篇,为教坊乐工争相求取,唱为供奉歌词。其《征人歌》、《早行篇》被人画为屏障,广为流传。他少有痴病,而多猜忌,故时谓妒为“李益疾”。益仕途很不得意,曾弃官北游河朔,幽州节度使刘济召为从事。宪宗闻其名,自河北召还,用为秘书少监、集贤殿学士。恃才自负,盛气凌人,为众人所不容。谏官暴露其在幽州与刘济诗有“不上望京楼”等怨怒之词,被降职。不久复用为秘书监、迁太子宾客、集贤学士判院事,转右散骑常侍。太和元年(827),以礼部尚书致仕,卒。李益曾滞留北国约10年,有过边旅生活,其边塞诗或慷慨豪壮,或边愁满怀,流传很广。其中部分写将士久戍思归的怨情,有浓重的感伤情调。其《塞下曲》:“伏波惟愿裹尸还,定远何须生入关。莫遣只轮归海窟,仍留一箭射天山。”以及《塞上曲》(为报如今都护雄)等诗,雄浑豪壮;《夜上受降城闻笛》:“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下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以及《征人歌》、《听晓角》等,都以善写边愁著称。七绝为李益所长,与王昌龄的七绝有异曲同工之妙。胡应麟云:“七言绝,开元以下,便当以李益为第一”(《诗薮》)。他各体兼工,于五古、五绝、五律、七律,皆有佳篇。七律《盐州过胡儿饮马泉》便为后代传诵。有《李益集》(一名《李君虞集》)2卷。《全唐诗》存录其诗160多首,《全唐文》有其《诗有六义赋》1篇。带李益字词语
带李益字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