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业

概况介绍

纺织业是唐代主要手工业生产部门。产品有丝织、麻织、毛织、棉织和草织五种。毛织品盛产于今西北地区。棉织品分草棉与木棉两类:草棉织品承袭了汉代以来的传统,主要产区在今新疆吐鲁番;木棉织品多产于岭南地区。这些毛、棉织品在当时产量都较少,且限于部分地区。丝织品和麻织品是当时主要的纺织品。丝织业中心,仍与隋以前相同,是在河南、河北地区。当时绢分为八等,布分为九等。宋州(今河南商丘)、毫州(今安徽毫州)民间织的绢,质量居全国之首,所谓“毫州轻纱,举之若无,裁以为衣,真若烟雾。”其纺织技术之精可以想见。定州岁贡细绫一千二百七十疋,瑞绫二百五十五疋,特种花纹的两窠细绫、独窠绫五十疋,共达一千五百多疋,是上贡的高级丝织品最多的一州,较之他州,高出五十倍至一百五十倍,是一个重要的丝织工艺品产地。其他如剑南、淮南、山南的一些州县也是生产著名丝织品的产地。四川的蜀锦历来负有盛名;扬州的丝织品,特别是锦袍驰名国内。由于纺织工匠的辛勤劳动,不断改进生产技术,唐朝丝织工匠创造出了新的工艺水平。丝织业在唐朝官府手工业中有着详细的分工,当时“凡织絍之作有十(布、绢、沲、纱、绫、罗、绵、绮、、褐),组绶之作有五(组、授、绦、绳、缨),细线之作有四(细、线、弦、网)”(《唐六典》卷22《少府监》),分工的精细,说明了织工的专业化,有利于技术的提高。唐代绫棉花样繁多,有盘龙、对凤、骐驎、狮子、天马、辟邪、孔雀、仙鹤、芝草、万字、双胜等等。能够织出这许多花纹的绫锦,必然有了经过改进的提花织机。唐代比较特殊的有缭绫、轻容等薄织品。白居易在《缭绫篇》中说“缭绫缭绫何所似,不似罗绡与䊵绮;应是天台山上明月前,四十五尺瀑布泉。”,陆游说轻容:“毫州出轻纱,入手似无重量。裁作衣,看去象披轻雾。”敦煌千佛洞中发现的唐代薄绢幡,几乎是透明的,挂在门上不太阻碍光线。唐代还有一种八梭纱,是由一种“三交五结”的特殊织法制成。唐代宣州的贡品丝织红地毯,宽广有十多丈,每张毯用丝达一万两,既厚且软,宫女在上面跳舞,连脚都看不见,其厚重要百夫同担进宫,线厚丝多卷不得。纺织业中的棉织业,在唐代不断发展。西域高昌出产棉花、织成白布。吐蕃、南诏、海南岛等地,也都盛产棉花,南诏和海南黎族人民已掌握了棉纺织技术,生产出各种棉布。到唐代中后期,广州和广西一带也掌握了棉纺织技术。

带纺织业字词语

带纺织业字成语


上一字:吐蕃与唐和同一家
下一字:杨炯

相关汉字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