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绩
概况介绍
唐朝著名诗人。字无功,时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县)人。隋末大儒王通之弟。隋炀帝大业中,举孝悌廉洁,授秘书省正字,因不乐在朝为官,求为六合县丞,因性情放纵,嗜酒不理政事被劾,时天下已乱,遂解官归还乡里。绩有田数顷河渚间,北渚有隐者仲长子先(一作仲长子光),绩爱其真,与其结交,以琴酒相娱,并常游北山,曾作《北山赋》以述志。唐高祖武德初,以前官待诏门下省。侍中陈叔达知其嗜酒,日给一斗,时称“斗酒学士”。时太乐署史焦革家善酿酒,贞观初,绩求为太乐丞,酣饮其家美酒。焦革夫妻死后,王绩追记其酿法为经,又搜集杜康、仪狄以来善酒者为谱。他能饮至五斗而不醉,有人以酒相邀,无论贵贱即往,著有《五斗先生传》。并曾续撰《隋书》,未竟而卒。他能诗善文,纵酒放诞,于退隐和醉酒中逃避现实。除著有《五斗先生传》之外,他还撰有名篇《醉乡记》、《祭杜康新庙文》、《独酌》、《醉后》等诗文宣扬饮酒的妙处。他受道家思想影响很深,《新唐书》本传中说他“床头素书数帙,《庄》、《老》及《易》而已”。他的作风颇有魏晋风度,十分称道嵇康、阮籍尤其是陶潜,鄙弃儒家礼法,不满当时现实,但作品的情调颓唐消沉。他的诗多以饮酒和隐居田园为题材,其上乘之作,颇有陶诗平淡自然的韵味,在初唐诗坛,他的这类作品一反六朝雕饰靡丽的风气,十分可贵。《野望》、《秋夜》均属写景名篇,开唐代山水田园诗派之先声。《在京思故园见乡人问》,用一连串的问句,表达出作者深切的故园之思,平实如话,颇有乐府遗风。五言律诗在他的笔下已臻成型,对五言律体的成熟有所贡献。有《王无功集》(一名《东皋子集》)3卷。带王绩字词语
带王绩字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