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制改革

概况介绍

兵制改革是唐朝一项重大的军事改革。首先是设置节度使。711年,睿宗时开始设节度使,到天宝初年,共设了9个节度使和1个岭南五府经略使。全国的边镇总兵力49万,马8万余匹,唐朝全国总兵力57万多,当时中央和内地所控制的兵力只8万多,仅及边镇兵力的六分之一,这就形成了“外重内轻”,“尾大不掉”的局面,精兵猛将都集中在边镇。由于节度使权力很大,不但管理一方的军事,而且本地的财政、民政等权也集于一身,很快发展成强大的地方割据势力。所以唐朝的兵制改革有利于开拓边疆,但却不利于国家的巩固。其次实行募兵制。唐初实行府兵制,749年,唐朝下令停止对府兵的征发,实际上是宣布废除府兵制,代替府兵制的是募兵制。为了弥补兵员不足,唐初就存在募兵制,到唐玄宗开元年间,无论京师宿卫,还是边镇戍兵和地方武装,募兵制日益盛行。

带兵制改革字词语

带兵制改革字成语


上一字:三国志
下一字:征服克烈部

相关汉字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