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达摩
概况介绍
简称达磨或达摩,北魏高僧,据《景德传灯录》,为南天竺(今印度)香至王第三子,属刹帝利种姓,通晓大小乘佛法,公元527年,泛海到达南海(今广州),梁武帝派人请至京城健康(今南京市),因晤谈不合,遂潜至北魏,寓于嵩山少林寺,九年“面壁而坐,终日默然”,世称“壁观婆罗门”。所传安心禅法深受孝明帝推重,信徒很多。他在北魏传授的是以《楞伽经》为依据的独特大乘禅法,提出“理入”和“行入”的“入道”途径,“理入”即“壁观”,喻人心如墙壁,中直不移,从认识上追求“舍伪”(抛弃现实世界)、“归真”(超现实的真如世界)、“无自”(否认个人存在)、“无他”(否认他人和整个客观世界的存在);“行入”指万行同摄的“四行”:报怨行、随缘行、无所求行、称法行,劝导人在日常生活中去掉一切爱憎情欲,严格按教义下功夫。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义就是他的简单禅法。他开创的这种新禅法经其弟子慧可等几代人的阐发,到唐代惠能时形成禅宗,也就是说,菩提达摩是中国佛教禅宗派的先驱。其著作有《少室六门集》上下卷,包括《心经颂》、《破相论》、《二种入》、《安心法门》、《悟性论》、《血脉论》六种。带菩提达摩字词语
带菩提达摩字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