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冀豫抗日根据地
概况介绍
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的一部分。位于山西、河北、河南交界地区,包括西起同蒲路,东至南皮、临清一线,南达临汾、长治、磁县、大名一线,北至正太(今石太)路、宁晋、衡水、交河一线,由太行、太岳、冀南抗日根据地组成。1937年10月,八路军一二九师到达晋东南开展游击战争,并与阎锡山共组“新军”(青年抗敌决死队)。次年1月和3月,一二九师先后派出东进纵队和骑兵团进入冀南,协同地方党组织领导人民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并建立了冀南军区。4月成立晋冀豫军区,辖五个军分区。5月,一二九师主力由太行挺进冀南,建立十余县抗日政权,8月成立冀南行政主任公署,扩大了以南宫为中心的冀南根据地。1939年12月国民党制造“晋西事变”后,长治、平顺、磁县线以南的八路军、新军均撤至线北,坚持抗战,创建太行根据地。1940年1月,一二九师一部进入太岳地区,成立太岳区党委,建立太岳根据地。6月晋冀豫军区撤销,成立太行、太岳军区。8月太行、太岳、冀南划分为三个行政区,并成立三区行政联合办事处。1941年7月召开晋冀豫边区临时参议会,选举组成晋冀鲁豫边区政府。但在军事上仍分晋冀豫和晋鲁豫两区。1942年9月,成立中共中央太行分局,统一领导太行、太岳、冀南的区党委。1945年8月,成立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和晋冀鲁豫军区,统一领导太行、太岳、冀南和冀鲁豫四区。带晋冀豫抗日根据地字词语
带晋冀豫抗日根据地字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