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士禛
概况介绍
清代著名的大诗人,字子真,一字贻上,号阮亭。曾游苏州太湖渔洋山,故号渔洋山人。山东新城(今山东垣台)人。王士禛出身于仕宦之家,祖父王象晋,官至浙江布政使,父王与敕,顺治拨贡。幼习经义,喜读唐诗文选。其叔祖酒醉出一上联:“醉爱羲之笔”,命诸孙对。士禛应声对曰:“床吟白也诗”。十一岁应童子试得第一。顺治十二年举人。十五年(1658)殿试,为二甲进士,授扬州推官。他在扬州任职五年,居官勤敏。审海寇案,全活无辜民众甚多。扬州人民欠赋税二万多两,均捕拘入狱。王士禛令全部放出,所欠赋税由扬州官吏捐俸和从商人中募捐补足。公事之余,与客人赋诗论文,“日了公事,夜接词人”他和当时许多诗人虚心交往,赢得诗人们的尊敬。康熙三年(1664),升为礼部主事,迁礼部员外郎。康熙十一年充四川乡试正考官,丁母忧归。康熙十五年(1676),仍补户部郎中。十七年(1678)康熙召对懋勤殿,后对吏部说:“王士禛诗文兼优,以翰林用。”遂授翰林院侍读。康熙十八年充明史纂修官。十九年迁国子监祭酒,选拔才德之士。号称得士。康熙二十三年(1684)升少詹事兼侍讲学士。康熙二十九年(1690)迁左副都御史,十月迁兵部侍郎。三十一年,调户部右侍郎,后累官至刑部尚书。康熙四十三年,以王五一案失察免官。之前他曾拒决徐乾学以金笺索诗为权相明珠寿,又曾与废太子允礽作诗唱和,故被借故罢官。他回到山东老家从事著述,不问外事,凡求诗文者,均一一接待。康熙五十年(1711)卒于家,年七十八岁。翰隆元年(1736)谥“文简”。王士祯是清初著名的大诗人,他继钱谦益、吴伟业之后成为诗坛盟主,达五十年之久。一时诗人多出其门下。钱谦益称其诗“文繁理富,衔华佩实。感时之作,恻怆于杜陵;缘情之什,缠绵于义山。”诗主神韵说,形成一种清新淡远,含蓄蕴藉的诗风。他的诗歌有《带经堂集》以及自选的《渔洋山人精华录》。还著有《池北偶谈》、《居易录》、《香祖笔记》、《渔洋诗话》、《分甘余话》、《渔洋文》等。带王士禛字词语
带王士禛字成语